本网讯(通讯员 陈炜)为进一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响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双百双进”活动号召,学校积极对接海宁市政府、团市委,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结合“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共组建36支实践服务团队,分赴海宁12个乡镇(街道),深入50余个村(社区),让大学生在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情的同时,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高度重视,健全机制。“双百双进”活动开展以来,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相关会议,上下联动,按照“集中化实践+常态化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双百双进”活动长效机制。7月初,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徐晓东前往海宁,走访了会计学院“财子下乡,明净海昌”社会实践服务队和工商学院“四创四动•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听取实践团的服务和调研情况汇报,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发扬浙财精神,为地方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充分调研,精心组织。为了让暑期社会实践“双百双进”专项活动紧贴基层所需、百姓所想,学校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排摸工作,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统筹推进,重点在农村青年电商培训、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特殊儿童志愿服务、春泥计划等5个方面,开展“三送、三关爱、三参与”行动。按照每1个学院联系1个乡镇(街道),每个班级联系1个村(社区)的工作要求,力争形成“一院一特色,一村一风采”的多元结对成果。
注重“结合”,加强实效。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双百双进”专题活动,注重“三结合”,即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各实践团队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深入街道社区,将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调研走访乡镇企业,将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开展了如“微电商课堂”、“普法你我他”、“大手拉小手”、“微创客访谈”、“美丽乡村,我行动”等接地气又有鲜明特色的活动。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科技惠民”实践团为黄湾镇推广“互联网+”传统农业新模式献计献策;外国语学院实践帮扶团为盐官镇的农名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开展免费的英语培训。
立足实际,紧抓重点。在全国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我校立足自身工作实际,以“双百双进”活动为载体,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组建了多支党员实践服务团队,深入海宁各乡镇街道,服务百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两学一做”。实践服务团队开展了“两学一做”宣讲、党员志愿服务、“上一次微党课”、“重温入党誓词”、“专题手绘话党史”等等有意义又有深度的活动。校团委“两学一做争标杆”实践服务团王雪儿同学,结合她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的感悟,为海宁市街道和社区20余名党员代表上了一堂有意思又有深度的微党课,广受好评;经济学院实践服务团的同学们通过手绘明信片这种孩子们喜爱的方式,为他们讲解抗战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树立典型,宣传先进。该项专题活动推进以来,学校网站、社会实践活动简报、新媒体平台和青年之声等媒体,对“双百双进”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和事迹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和报道,同时,团省委网站、海宁电视台,海宁大潮网等都对我校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今年10月,我校将对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将优秀的调研论文和成果汇编成册,报送海宁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巩固实践成果,扩大影响。